8月底,山西襄汾,经营十多年的饭店突然房屋坍塌,造成29人遇难,7人重伤,21人轻伤;
1月中旬,河南巩义,正在施工的自建房毫无征兆地发生局部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一人受伤;
9月初,河南周口,村民建房时挖地基过深致邻居4层新建楼房意外坍塌......
这仅是2020年自建房坍塌事故中的一部分。回顾过去20年,国内发生自建房坍塌的事故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经粗略统计,在过去的20年中,仅媒体曝光过且造成人员死亡的坍塌事故就超过20起。
其中,死亡人数过15人的自建房坍塌意外达到3起:2016年温州四间6层民房坍塌致22人死亡、2009年石家庄一在建房遭雷击坍塌造成17人死亡、以及近期发生的襄汾饭店坍塌事故。
造成农村自建房坍塌频发的原因十分明显:
1. 缺少科学的设计,自建房结构稳定性存疑
无设计、无资质、无监管的建房在农村成为常态,不少村民还会根据自身需求肆意改造、扩建房屋,使房屋稳定性受到影响。据悉,襄汾倒塌的饭店在事故发生前,就曾改造过6次。
2. 相关单位监管难以触及底层
缺少专业人士的监管及把关。每个乡镇虽都有建设管理办公室,但大多都存在人手稀缺、管理条例不明晰等问题,难以将监管落到实处。
3. 村民安全意识淡薄
大部分自建房由村民自己牵头设计、施工,建房时没有明确的施工流程和安全准则,多起自建房坍塌重大事故就发生在施工阶段。
过去的农村房多为一层,结构简单。施工师傅根据经验建造,一般不会有较大问题。但如今农村也开始流行两层、三层的房屋,甚至根据自身需求搭建车库、阁楼、顶楼花园等建构筑物。对于建筑结构及材料的要求剧增,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4. 材料难过质量关
非专业人士对于建房材料不甚了解,并且过多地考虑预算,难免会有省钱、图便宜而使用劣质建材的事情发生;
5. 数量庞大的自建房亟待检修
国内存在数以亿计的自建房,其中不少房屋已经濒临使用年限,需要大范围地核查,以排查避免坍塌事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副教授罗德胤在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曾表示:
“我国有56万个行政村,300万个自然村,有数亿栋农房,目前管理上还存在空白。农村自建房看似问题不大,但隐蔽的小概率事件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爆发。经过10到20年的使用寿命,现在到了问题集中爆发期。”
而农村自建房这个市场,按照每个村每年翻盖10套左右的住房,按1000元/平方米的造价算,这是个万亿级的市场。
在房屋坍塌等安全隐患爆发的同时,也有一群人瞄准了农村自建房的市场和商机。
仅2016年前后,建筑市场上就出现了不少主打农村自建房市场的事务所和创业公司。如:易盖房、盖盖、宝家乡墅、玺野科技、别墅网、住宅在线等等。他们有的是大型建筑集团或甲级设计事务所孵化的创业公司,也有曾拿过数百万、上千万融资的创业团队。
齐刷刷地瞄准自建房市场,原因无它,这是一个有“钱景”的垂直领域。
在形式上,这些企业提供的服务大致可分为三类:
1、提供一站式设计+建房服务(含定制化和标准化两类);
2、从设计角度出发,提供建筑图纸设计等服务;
3、从装配化建筑入手,提供快速建房服务,如现场拼装轻钢房屋。
现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小镇青年把新式的消费观念带回农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在建房上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
安全、舒适、美观等需求的趋势下,设计合理、流程合规、安全可控的建房模式会成为未来农村自建房的主命题。
但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1. 难以触及底层村民
消费升级虽然是大趋势,但大部分村民的经济水平、花费意识仍无法支撑高昂的设计费和造价费。教育用户成本高,用户群体受限,存在明显的天花板;
2. 项目落地水平参差不齐,口碑存疑
标准化的建筑设计流程容易实现,但标准化的施工难以落地,施工队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在落地端难以标准化,特别是传统的建造方式,随着我国主要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未来在传统建筑市场将出现无工可用。
面对这种事实存在的市场环境和现状,在未来装配化建筑在农村自建房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比如使用轻钢建房这种建造方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安全隐患,因为其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同时对劳动力需求也大大的降低。